English

大广场

●城市漫步
1998-12-17 来源:生活时报 ●邱华栋 我有话说

我曾多次漫步天安门广场,为它的开阔、自由和宽松所欣悦。天安门广场,是全体中国人内心之中的圣地,是一片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公共空间,每一个来到北京的人,都要到广场上走一走,到那里去体会一种个体与种族相融汇的感情。

这是一种极其神秘崇高的感情。为什么中国人会把一片广场看成是自己作为个体与整个民族相汇融的场所?中国人没有什么太强的宗教意识,但我们的民族意识却一直是很强的,那种民族融汇的观念使得中国即使是东西、南北差异如此巨大、民族如此众多,中国人也会永远支持已建立的大一统的共和国。中国人似乎有一种向心的道德束求与民族归属,这种个体服从社群、社群构成民众、民众组成国家36个体到整体的组织结构,在中国人对天安门的感情中毕现无遗。天安门广场是中国人举行全体纪念与庆典活动的场所,50年来,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各种集会活动与事件,构成了中国当代历史最有力的注解。

而我并不着重于对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由于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这片开阔地带已不是单一的物质广场,它是一种精神圣坛,是中国人进行自我确认与感受日渐强大祖国的感情举行的仪式的场所。

我知道在1949年以前,天安门广场不过是一个T字型的狭长、封闭的紫禁城前门大院,1949年共和制国家建立之后,对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已迫在眉睫。现在我们看到的天安门广场就是当年改造后所形成的。这里我仍想提到当年梁思成的空中楼阁:在西部另建新城,保留旧城,保留城墙,将城墙上建成可以跑汽车的路,并将旧城墙建成环绕北京的空中花园。

建筑是需要与可能的有机结合,如此另建新城区,势必毁掉了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以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为十字坐标的新北京的坐姿,重心西移,将破坏北京的整个体势。因此,拆掉城墙在当时不仅是因为财力有限需要在内城发展,还有以天安门为原点和中心确立国家政治中心的意识形态原因。

现在看来,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它的可容纳上百万人活动的空间显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风范。可以说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的中心非常重要,另建新城根本无法确立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建筑意念。即便是现在你去北京南城的一些胡同里走一走,仍可以看到如同贫民窟般的破败景象。由此可见,历史是人为了追求幸福生活所进行的创造与实践,专家们有些设计过于理想化了,只想到了可能性,即忽视了人的需要。绝大多数现在住胡同和四合院的老北京都愿意住到有抽水马桶的现代楼房里去。新时代的北京,当然应该有新的天际线,新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把城墙拆掉,变成快速交通路。把胡同竖起来,变成高楼大厦,把瓜皮帽和长袍马褂换成超短裙和西装,把皇家大院变成人民共享的精神朝圣的圣坛与公共空间,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而且,目前天安门广场将进行一次大改造,打算重铺地面和建立中央大型隐蔽式喷泉,增加人们休息的场所,施工标准是50年不落后,人民大会堂、前门的瓮城装修改造也已开工,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安门广场当然不应该是清代的水平,也不能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对它的改造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公共公享空间相一致。

这个大广场,这个中国人朝圣的圣坛,它的簇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看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